苏轼《治平帖》卷,宋,苏轼书,纸本,行书,纵29.2cm,横45.2cm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: 轼启:久别思念不忘,远想体中佳胜,法眷各无恙。佛阁必已成就,焚修不易。数年念经,度得几人徒弟。应师仍在思蒙住院,如何?略望示及。石头桥、堋头两处坟茔,必烦照管。程六小心否,惟频与提举是要。非久求蜀中一郡归去,相见未间,惟保爱之,不宣。轼手启上。治平史院主、徐大师二大士侍者。八月十八日。 《治平帖》是苏轼书写的信札,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。根据帖后赵孟頫、文徵明、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,此帖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,时年约30余岁。该帖笔法精细,字体遒媚,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,正如赵孟頫所称“字划风流韵胜”,并誉之为“世间墨宝”。本卷引首有明人所画苏轼像及释东皋妙声所书《东坡先生像赞》。鉴藏印有“商丘宋荦审定真迹”、“吴江张荃德载图书”二方。 《平生壮观》卷二、《装余偶记》卷二、《盛京书画录》第二册著录。 附录《中国书法全集——苏轼》治平帖条目说明: 治平帖 此帖署月、日,而未署年.帖尾文徵明跋论证甚详:“右苏文忠公与乡僧治平二大士帖,赵文敏以為早年真跡。按公嘉祐元年擧进士,六年辛丑举制科,遂為凤翔签判。越四年,治平辛巳召判登闻鼓院。寻丁忧,还蜀。至熙寧二年己酉始还朝,监官誥院。四年辛亥出判杭州。此书八月十六日发,中有‘非久请郡’之语,当是熙寧居京师时作。盖公治平中虽尝居京,然乙巳冬还朝,而老泉以明年丙午四月卒,中间即无八月。又其时资浅不应為郡,故定為熙寧时书无疑。於时公年三十有四年矣。”唯跋中“治平辛巳”有笔误,应为乙巳。考熙寧四年四月,东坡有通判杭州之命,故此帖必书於熙寧二年与三年中两八月之一。 赵孟頫跋此帖时為二,想后散失。此一纸元末為吴僧九皋所藏。“九皋尝住石湖治平寺,以此帖亦有‘冶平’二字遂留寺中,且刻石以传。”帖中“治平”乃东坡家乡眉山县的僧寺。受信人史院主、徐大师乃二乡僧。文中程六,乃东坡母程氏之姪程之元。东坡信中拜託二乡僧照看坟塋,还流露归乡之意 “非久求蜀中一郡归去。” 文徵明评此帖不如晚崴之“特劲健浑融”,赵孟頫也认為“字画风流韵胜”,堪为的评。 释文 軾啟。久别思念不忘。远想体出佳胜,法眷各无恙。佛阁必已成就,焚修不易,敷年念经度得几人。徒弟应师仍在思濛住院,如何,略望示及。石头桥、堋头两处坟塋,必烦照管。程六小心否?惟频与提举,是要。非久求蜀中一郡归去,相见未间,惟保爱之。不宣。軾手启士冶平史院主、徐大师二大士侍者。八月十八口。
(责任编辑:admin)上一篇:沈度
下一篇:田英章书法 |